四十二、長江後浪推前浪
  有人說: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勝舊人。」果真如此嗎?也不見得,這種說法並非鐵律。長江後浪不一定每浪都推得過前浪,一代新人也不一定每人都勝舊人。
  音樂、文學、繪畫、雕塑‥‥許多不朽的經典創作,多一分太肥、少一分嫌瘦,其完美程度無懈可擊、無以置喙。即使原創者本人,也不一定能有更上層樓的發揮。
  同一位作者,「四月荔花」「月桃花」「七月蘿蔔」只能說它們都達到副刊編輯所要求的水平,後作是否勝前作,那就很難說,甚至也見仁見智、不易比較。
  不同作者,後來的「紅花記事」是否比「黃花記事」更精彩?看來也是難分軒輊,得由讀者各自去體會。
  不論音樂、文學、繪畫或雕塑,經典作品的原創者大多有後續創作,為什麼後作不會更傑出、更完美,以致掩蓋原作的特色與光輝?也許後作如果大幅超越前作,那前作早早就會被遺忘,後作變成經典。關於這些,下節散文賞析將介紹兩篇文章:原作「檳榔樹的想念」與後作「紋白蝶之戀」。

 

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江琦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